基层治理既是国家治理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也是人民群众感知公共服务效能和温度的“神经末梢”。近年来,遥观镇人大紧扣“民有所呼、我有所应”工作主线,创新构建“人大代表+多元场景”履职体系,通过“人大代表+协商议事、人大代表+矛盾调解、人大代表+志愿服务”三大行动,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落地生根,实现“收集民意有渠道、解决问题有机制、服务群众有温度”的基层治理新格局。
人大代表+协商议事 搭建民意“直通车”
“小区儿童活动空间欠缺,友好氛围有待加强。”在遥观镇剑苑社区人大“诚信茶吧”,遥观镇人大副主席沈澎澎带领居民代表围坐在一起,围绕小区儿童公共设施完善议题展开讨论。居民们畅所欲言,现场气氛活跃。
遥观镇通过“代表牵头+部门联动+居民参与”模式,构建“三级议事”体系。网格员化身“议题发现人”,深入倾听群众心声,广泛收集微诉求。人大代表担任“议事召集人”,依托镇人大代表之家、人大代表联络站(点)等阵地开展专题协商会,邀请职能部门现场回应群众关切。对于复杂的民生问题,通过代表建议交办机制,推动纳入政府民生实事项目集中解决。今年以来,遥观镇人大牵头开展协商议事活动22场,推动解决城乡环境提升、公共设施完善等民生问题8件,群众满意度100%。
人大代表+矛盾调解 当好和谐“润滑剂”
“楼上漏水导致我家墙面发霉,多次沟通无果,希望您能帮忙协调。”接到居民求助后,镇人大代表、社区调解员钱洋立即联合物业、专业维修人员赴现场勘查,发现是楼上住户用水习惯不当导致长期渗透。经钱洋耐心调解,楼上住户终于认识到自己的责任,同意承担维修费用,双方达成和解。
遥观镇人大探索建立“代表+网格+法治”调解模式,由人大代表担任调解员,联合网格员、法律顾问组成“三人调解小组”,第一时间介入邻里纠纷、物业矛盾等问题。人大代表凭借来自群众、了解群众的天然优势,运用法律知识和调解技巧,将矛盾化解在基层、消除在萌芽状态。今年以来,代表参与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00余起,调解成功率达100%,实现了“小事不出网格、大事不出社区”的治理成效。
人大代表+志愿服务 构筑为民“服务网”
“李奶奶,您的血压有点高,药要按时吃。”镇人大代表、遥观镇卫生院医生席婷婷每月都会走进高龄独居老人家中,提供“家医进网格”志愿服务。每到一户,她不仅为老人测量血压、血糖,还详细询问他们的身体状况、用药情况,耐心解答健康疑问,送上健康宣传资料。
针对不同群体需求,遥观镇充分运用专业代表小组优势特长,组建以人大代表为核心的志愿服务队伍,开展精准服务。针对老年群体,开展“康居678”“关爱空巢老人”等项目,累计服务超1000人次。针对儿童,代表牵头“窑窑有爱·益童成长”困境儿童帮扶、“童成长·益享家”流动儿童融入社区等项目,联合社会组织实施“阳光成长”计划。针对新就业群体,打造新就业群体友好型商圈,推出暖“新”筑巢、关“新”服务、凝“新”赋能、安“新”守护、融“新”共治五大友好行动。针对困难群体,人大代表、今创控股集团董事长戈建鸣捐资打造全市首个“常有众扶·爱心驿站”,提供“一顿饭、一夜宿、一张票、一个工作岗位”等暖心服务,已惠及1200余人次。
人大代表既是群众的“代言人”,更是治理的“践行者”。遥观镇人大依托“人大代表+”模式,将代表履职嵌入基层治理末梢,既推动民生问题得到高效解决,更激发群众参与自治的内生动力,实现代表履职从“会场”到“现场”的转变,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鲜活样本。下一步,遥观镇人大将通过持续创新实践,不断推动人大制度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,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更加充实、更有保障、更可持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