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基层人大

【礼嘉镇】架起“连心桥” 托起“民生梦”

文章来源:本站  发布时间:2025-09-05  浏览次数:

 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、社会和谐之本。近年来,礼嘉镇人大始终坚持人民至上,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人大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,推动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民生项目,不断提升着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

问民所需“征”项目 汇聚最全“民心账”

  “民有所呼,我有所应”,只有深入群众,才能精准把握民生需求。为此,礼嘉镇人大搭建多元化、全方位的民意收集网络,通过“家站点”代表履职阵地、“武进云上人大”平台、走访、调研、座谈等多种形式,广泛收集群众对民生实事的意见建议,让群众的声音能及时传、传得准。在人大代表接待选民活动中,选民们畅所欲言:“道路坑洼不平,影响群众出行”“村里灌溉水渠年久失修,农作物灌溉成了大问题”“新集镇宅改何时启动?”……这些来自群众的声音,都被人大代表们一一记录下来,经过整理汇总后,形成了初步的民生实事项目清单。为让民意征集实现“无死角”,礼嘉镇人大进一步打通“线上+线下”双渠道。线上,利用“武进云上人大”平台、微信公众号、微信群等征集民生实事项目建议,打破时空限制,鼓励群众随时“点单”;线下,召开民生实事征集专题会议及各类建议征询活动,与群众面对面听民声、汇民智。2025年共收到民生实事项目建议30余条,涉及道路建设、水环境整治、安置房建设等多个领域,为后续的项目筛选提供了丰富鲜活的素材。

民主决策“定”项目 画出最美“同心圆”

  在镇四届七次人代会上,民生实事项目票决产生过程,正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落地的生动缩影。人大代表们从群众实际需求出发,结合自身调研,对项目的可行性、必要性进行逐一分析。经过充分讨论,最终以无记名投票方式票决出2025年8件民生实事项目。从群众“家门口”的前时路、镇中路道路建设,到改善居住条件的嘉熙园安置房、新集镇宅改项目建设,再到涉及多个行政村、自然村及河道的水环境整治工程,这些项目充分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呼声与意愿,精准回应了群众对出行便利、居住舒适、环境优美的向往。民生实事项目票决制的实施,实现了从“政府配菜”到“群众点菜”的转变,不仅增强了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,也让人大代表的履职更有方向,激发了人大代表的履职热情。

全程跟进“督”项目 奏响监督“最强音”

  “决”好项目只是起点,“办”好项目才是关键。为确保民生实事项目高质量落地,礼嘉镇人大建立“代表专业小组+定期督查”机制,将民生实事分类交由5个专业代表小组“对口负责”,实现常态化、全过程跟踪监督。人大代表们定期深入项目现场,看进度、查质量、听反响,及时发现问题、提出建议,推动项目按节点高效推进。同时,人大代表的身影也更加活跃在基层一线,他们走进田间地头、企业车间,深入农户家中,面对面倾听群众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意见建议,努力把群众反映的“问题清单”转化为人大监督的“履职清单”,力促把群众的“烦心事”办成“暖心事”。同时,依托“武进云上人大”平台,实时上传项目进展、监督动态,拓展人大代表参与深度,提升监督效率,让全过程人民民主焕发出勃勃生机。截至目前,礼嘉镇8项民生实事项目均在有序推进中,其中,建东村老年人助餐点已完成项目建设,嘉熙园(三期)安置房建设10月初竣工验收,洮滆片水环境整治已完成约90%的总工程量,前时路西延、东贝庄桥改建等工程有序推进。

  民生实事无小事,一枝一叶总关情。未来,礼嘉镇人大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,以更扎实的履职、更有力的监督,推动更多民生实事落地生根、开花结果,让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、幸福感更可持续、安全感更有保障。